首页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遮天 大奉打更人 遮天 轮回乐园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斗破苍穹 吞噬星空 寂寞少妇的诱惑 天启预报 都市之破案狂少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熊召政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全文阅读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txt下载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最新章节

海南与明代历史文化(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海南与明代历史文化|

各位朋友,这是我第二次登上海南“国际旅游岛讲坛”做演讲。上一次讲的是张居正与“万历新政”的改革,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海南与明代的历史文化。

为什么讲“海南”和“明代”这两个关键词呢?虽然我今天的演讲中还会讲到其他的朝代,但是明代是我主要研究的历史范畴,其次是宋代。海南今天正在建设“国际旅游岛”,如果不在海南讲海南,在别的地方就没有更多的机会讲海南,或者说,听众的兴趣不会这么大的。

“海南”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东汉,那时叫“海南海西节度使”。一听这名称就知道是一个军事建制。最初的海南,就是属于军管的性质。“节度使”是军事衙门,相当于今天的省军区这个级别。但是,节度使作为海南的最高长官,是既管军事又管行政。海南节度使的衙门设在儋州。以今天的眼光看,儋州没有海口、三亚的名气大,但在历史上,儋州是海南最好的地方。那时海南也不叫“海南”,叫琼州,它最早是雷州的一部分。“海南”这两个字在东汉,即把琼州分成了海南、海西两块,当时的海南只是海南岛的一部分。

我看过明代的《大明一统志》,这本书是明英宗朱祁镇让李贤领衔编纂的。在这部明代官方的地理书上,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海南的建制。在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手上,海南正式定为琼州府,相当于今天的地市级建制。琼州下辖三个州,即儋州、万州、崖州,都是“副市级”,还有十个县,即琼山县、澄迈县、临高县、定安县、文昌县、会同县、乐会县、昌化县、陵水县、感恩县。其中的昌化县,就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流放地。在这部志书里,记载着琼州府东至海岸四百九十里,西至海岸四百一十里,南至海岸一千一百三十里,北至海岸一十里。自府治至南京六千四十五里,至京师九千四百九十里。我昨天还在问一位当地的朋友:北边的海口与广东的徐闻县最近的海峡有多宽?答案是十七海里左右。看来,这个距离与六百年前没有多大变化。明代中国的两个“直辖市”是应天府南京、顺天府北京。海南与南京陆地距离六千零四十五里地,离北京有九千四百九十里。在船与马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海南离中国的政治中心确实非常遥远。

仍然是这部《大明一统志》,对海南的风土人情也做了详尽的描述。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这个地方的人以槟榔为命,以薯菜为粮,人们吃番薯,作为主粮,各种杂菜是辅食。第二,酿酒不用曲蘖,用“严树皮”。我也不知道“严树”是什么树。《太平寰宇记》里记载,有木曰严树,捣其皮叶,浸以清水,以使酿和之。或取石榴花叶和酿。酝之数日成酒,能醉人。直到今天,海南人还有嚼槟榔与喝此酒的习惯,这个传统从古到今一直保留着。

下面说人文方面。海南的衣冠礼乐效仿中原,这个传统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主要是汉末至五代,一大批中原人来到了海南岛。不过,最多的一次大迁徙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海南属于吴国。那个时候,有一大批人从中原逃避战难来到岛上定居。西汉时期来到岛上的人,多半是关中、河南、河北、华北平原一带的人。第二批即是东汉末年来的人,则以江浙人居多。这是历史上海南的两次大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颇有古风。

一些史籍中对海南人的性格和海南风俗也有两个评价。第一个评价是,这个地方的人“淳朴俭约”,这个地方的人单纯节俭,持家过日子很节省。虽无富民,亦无刁民。千百年来这个岛上没有富人,但是也没有发生饿死人的现象。有一句话叫“凶年不见丐者”,意思是哪怕遇上瘟疫、天灾人祸最多的年代,海南岛上也看不见一个乞丐。这是古代的海南岛,物流还不是很发达,这个地方没有产生大的富豪,但因为植物茂盛,也没有饥荒,这是当时大致的生存状态。古时海南人的整体性格也很有特点,他们平常不怎么讲究衣冠礼仪,土著的居民基本上保持着原始的生活状态。但是,土著人非常守法,他们怕官府,怕坏人,从不干盗窃的事。当时海南的牛羊是散放的,各家各户的牛羊混在一起,没有一个人会冒领别人的牛羊。我1988年第一次到海南考察时,印证了这些说法。明代史家记载,海南既无巨富也无乞丐。还有一句话说,海南的读书人衣冠礼仪“颇类中原”。颇类中原的原因就是两次大迁徙,不少中原人来到海南定居。

海南正式并入中国的版图,是在汉代。在西汉和东汉各有一位将军率军平南,一路打到了海南岛。一是西汉的路博德,一是东汉的马援。两个人都被朝廷封为一个爵号,叫“伏波将军”。所谓“伏波”,大概是指成功地实现了对海洋的控制。随着这两位“伏波将军”来到海南的部队官兵,许多都留下来定居了,时间久了,就变成了海南的土著。十年前我到甘肃临洮,在一个非常偏僻的乡村,看到很多房子都像堡垒,没有窗户,四周是封闭的、高大的干打垒的围墙。我心想,这怎么像碉堡呢?后来看到从里面走出的人全都是穿着明代的衣服。我感觉很奇怪,一问才知道,这是明朝初期常遇春的部队留下来的后代。那时的土著很野蛮,常遇春的部队平西来到这里,为了防止土著攻击,便把房子砌成了碉堡式的。历史前进了几百年,但这种建筑却延续了下来。住在里面的人穿的是当年形制的衣服,戴的首饰也还是明代的样子。这让我想到路博德和马援当年带着很多军人渡海而来的情景。所以,在海南也应该可以看到汉文化的孑遗。我到过马援的老家,陕西的茂陵,即兴平县。当地有关马援的故事流传很多。他是东汉第二个皇帝的老丈人,因为收复海南而有功于社稷,但仅仅只受封为“伏波将军”,地位不是很高。用今天的话说,还没有进入“中央政治局”这个层面,只到了“正部级”层面。但是,正是这位马援在拉近海南与中原的文化差异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真正让中原文化在海南得到了发展与普及,则是在唐代。因为从那以后,才开始有大量的贬官进入海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 轮回乐园 吞噬星空 全职法师 大奉打更人 我喜欢你的信息素 斗破苍穹 寂寞少妇的诱惑 万族之劫 诡秘之主 洗铅华 神医弃女 你是我的荣耀 偷偷藏不住 完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