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遮天 大奉打更人 遮天 轮回乐园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斗破苍穹 陪读妈妈 寂寞少妇的诱惑 完美世界 六零小夫妻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熊召政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全文阅读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txt下载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最新章节

我做文字工作的几点体会(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我做文字工作的几点体会|

从广义上讲,我与在座的各位同人都是做文字工作的,但此文字非彼文字。我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我的文字充满个人的色彩,更散漫一些。你们作为政策研究的专家,更讲究文字的针对性、严谨性和指导性,你们既是省委的“智囊”,又是“文胆”,湖北改革发展的“大块文章”和重要文件,都从你们手中出来。但作为搞文字的同行,我还是有一些体会在这里交流。

先讲第一点体会:文字无小事。

从二十岁时我在《湖北日报》发表第一篇通讯到现在,见诸铅字的文章写了四十多年。四十多年来我深切感受到,文字无小事,文字有力量。因为人类的思想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我们认知马列毛邓思想,其途径也是靠文字。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之一,但学习汉语要比学英语困难得多。在汉语中不同词语里的同一个字,如果我们追根溯源,弄清了它的来源,在用的时候就会感到这个字魅力无穷、奥妙无穷,文章也不会写得干瘪、单薄。关于语言和文字的重要性,《吕氏春秋》里有一段精辟的表述:“言者,以谕意也。言意相离,凶也。乱国之俗,甚多流言,而不顾其实,务以相毁,务以相誉,毁誉成党,众口熏天,贤不肖不分。以此治国,贤主犹惑之也,又况乎不肖者乎?惑者之患,不自以为惑,故惑惑之中有晓焉,冥冥之中有昭焉。”两千多年前的这段论述,对我们文字工作者是一个警示。

我年轻时,尽管从事文字工作,但还并不知道文字的深浅。我的老师是著名作家徐迟先生,当年学文学,他让我读马克思写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是一篇政论文章。当时我很疑惑,那么多文学名著我还没读,为什么读这个呢?他说,你把文学放下来先读这个,为什么读这个?这是语言表述的经典,我们要学他的经典表述。比如,书中的观点讲,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君主,为什么这个地方出暴君?是因为当地民间习俗养成的。再比如,一个人的语言能够表述自己的思想,首先得自己有思想。徐迟老师还说,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以及科学家的文章都是不一样的,要分门别类地读。他还让我看二战时一些国家元首的演讲,看看这些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领袖,他们脱口而出的思想、语言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他还说,如果让你去给他写演讲稿,你能写成什么样子?能否写到使群情沸腾的地步?他问我,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时的演讲,你能看出好在哪里吗?看不出来就去学美国历史、美国宪法,然后再来看。

这样读了几十年,直到金融危机出现,我国以四万亿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时,我这才慢慢看出,罗斯福的能力和他高明的决策。这也证明,对于从政者来说,语言和文字只是他表达思想的工具。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文字,再华美,再灿烂,也只能给人以空洞的感觉。

从古到今,中国始终把从事文字工作、从事政策研究的这些人,置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明代的翰林院,就职能来说,与我们政策研究室最接近。翰林院里主要有四种人,第一种叫“编修”,也就是研究政策的。张居正的第一个职务就是编修,从编修到宰相用时二十多年,可见他的政策研究是如何出类拔萃。第二种叫“编撰”,专门给皇帝写诏书、起草文件的。第三种叫“侍讲”,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帝师”,给皇帝讲课的。第四种叫“侍读”,也就是陪皇帝读书,随时释疑解惑的。这四种人基本上没有在这个位置上终老其身的。明代对文字工作者的尊重、提拔和使用,甚于今天。当时,进入内阁首先得有一个资格,即必须是大学士。大学士有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及华盖殿大学士。只有成为大学士,才有资格进入内阁,也就是说,必须是专家。这些专家几乎全都是语言文字方面的行家里手。当时的大太监冯保为刚刚登基的万历小皇帝拟了一道诏书,文渊阁大学士高拱雷霆大怒道:“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诏?”意思是说,不经内阁大学士们的草拟、润色,皇帝的诏书就不算诏书。在明代,总共有一百余位内阁首辅,其中绝大部分都有翰林院工作的经历,都是搞研究、搞文史的出身,这是明代用人的一大特色。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但他不用操心,政务同样可以处理好。这是因为内阁首辅是“职业政治家”,这些职业政治家没有一个口才不好、笔头不好的。这两样是政治家的首要标准。

大家都熟知,《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是“一个幽灵在欧洲大地上游荡……”语言的渗透力非常锐利。这是政治家、思想家的语言,也是诗人的语言。我三十岁的时候,读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智利诗人、政治家聂鲁达的作品,有这样两句诗:“我到过一座又一座城市,同一个又一个陌生的人握手。”当时我认为,这不是大白话吗?怎么能叫诗呢?“两个黄鹂鸣翠柳”,那才是好诗啊!等到我有足够的阅历后才明白,那诗背后是什么;才知道这么简单的两句诗,后面所蕴藏的人格力量以及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艰辛。聂鲁达献身革命,欲推翻暴君的统治而遭到通缉。流亡的过程中,他到过很多城市,许多陌生的人帮助过他。这两句诗记录的便是这段历史。所以,读懂一篇文章、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这篇文章产生的时代以及作者的经历。对文字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对时代与作者的理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 轮回乐园 吞噬星空 全职法师 大奉打更人 我喜欢你的信息素 斗破苍穹 寂寞少妇的诱惑 万族之劫 诡秘之主 洗铅华 神医弃女 你是我的荣耀 偷偷藏不住 完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