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遮天 遮天 嫡嫁千金 说岳全传 大奉打更人 好生开车 过野 我乐于助人的室友 重生之女将星 神墓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熊召政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全文阅读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txt下载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最新章节

文人与商人(2/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如果从利益与社会地位来划分,文人不是一个整体。社会各个阶层里都有文人。私塾先生、账房先生是文人;吕洞宾、张天师也是文人;从秦国的李斯到晚清的翁同龢,中国的宰相几乎都是文人。皇帝可以不是文人,刘邦不是,朱元璋也不是。但刘邦手下的萧何、张良是大文人,朱元璋手下的刘伯温、宋濂也是大文人。离开了文人,中国的文明史将不存在。《易经》与《天工开物》这样的书,是文人写的;《全唐诗》与《全宋词》,也都是文人写的。贞观之治、万历新政这样成功的治国经验,也都是文人创造的。古代的文人中,通才很多。上马治军,下马治国,坐而论道,还兼通六艺,出了许多了不得的人物。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科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所以不能像古代一样出通才。学问越来越专,决定了今天文人的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文艺的萎缩。我说的萎缩不是指量,而是指质。今天文艺的最大功能不是教化,而是娱乐。真正意义上的兰亭雅聚不复存在,而极尽奢靡的嘉年华却天天都有,娱乐明星都成了艺术大师,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这种情形下,真正的艺术很难出现。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今日的官场,已不是文人兴会的地方。古代的大文人,一般都另有一个大官人的身份。如唐宋八大家,几乎都是官员出身,这在今天几乎不可能。所以说,今天的文人比之古代,不是在膨胀而是在萎缩。

历史上读书人最高的理想是当官,这一点没错。为什么呢?在古代,文人最能实现自己理想的平台就是官场,只有当了官,才能完成自己的事功。东汉的班超在书房里把笔一丢,“大丈夫当万里封侯”,他觉得当一个秘书没有什么意思。今天,谁要是能当一个秘书,脸上就很有光彩。古代的文人并不这样想,而是觉得当秘书是个没出息的选择。班超果真辞去了秘书的工作而参军到了部队。投笔从戎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读书人,完成理想分四个阶段,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循序渐进。前两项在个人领域,后两项在公共领域。一个文人的一生,便围绕这四样任务而展开。实施过程中,也讲究一个进退之道,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历代文人,达者很少而穷者很多,这是因为官场的位置有限,僧多粥少嘛。所以,当了官的文人就很光彩,就成了楷模,当不成官的文人就成了落魄书生。混得好一点的,就成了唐伯虎、李渔,成了风流才子。混得不好的,就成了金圣叹,惹来杀身之祸。读书人觉得自己最好的出路是当官,这应该是一种历史悲剧。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社会的发育存在问题。在专制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权被控制在朝廷与官场。一个文人要想经邦济世,造福于民,首先就得拿到资源的配置权。这样,除了当官,他还有什么办法实现理想呢?

文人想当官,这不是文人的错,而是一种政治制度造成的。值得庆幸的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小平同志倡导开放之后,这种情形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改革,知识分子不再只有当官一条路可走。社会精英的主体不再全部集中在官场上。在龙腾虎跃的今天,我在各地行走,经常碰到一些优秀的大企业家,看到他们的名片,往往在某某集团公司的董事局主席或CEO职务之后,还有一个头衔:博士。博士就是古代的进士,他们能够在当官以外的天地里寻找到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抱负的天地和平台。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的读书人有了空前释放自己创世激情的机会。如今,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分流为三大块:第一块还是当官,国家、省市、地市一直到县的各级官员,可以说清一色都是读书人出身。没有文凭就不能当官,这有点古代的味道了。只不过古代的科举选士制度,比今天更严格一些。第二块是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教育界的知识分子,这些人造出了“两弹一星”,培养了几代知识精英,可谓居功至伟。第三块即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开始,掀起了“文人下海”的浪潮。这些文人,有点像当年美国淘金热潮中的西部牛仔,也有点像投笔从戎的班超。虽然失败的文人很多,不少人在商海里呛了水,灰溜溜地爬上岸来,但也有一些文人成了商界巨子、财富英雄,像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搜狐的张朝阳、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等等,都写出了新的商界传奇。政治、科技、商业,这样三足鼎立,让文人们报效祖国、实现理想的机会大大增多。一个可能会终老江湖的文人,突然成了万众瞩目的大企业家,这是个人的传奇,也是社会的传奇。无数的传奇,诞生在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中。

中国历史上,曾有几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个是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之间,即春秋战国的转换期。那段时间出了老子、孔子、庄子、伍子胥、范蠡、孙子等等,这是中华文化的发育期。第二个时期是东汉晚期,就是我们说的三国时期。从公元189年董卓进入洛阳开始,到三国消亡,一共九十一年。这一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无数军阀都想问鼎天下,不停地征战。最后剩下魏、蜀、吴三国,它们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保证自己战胜对手,在政治舞台上崛起。这就导致中国的人才成倍地释放,那些可能终老江湖的人变成了耀眼的军事明星、政治明星、战略明星。当然,这不是文化发展的时代,而是军事计谋发展的时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 轮回乐园 吞噬星空 全职法师 大奉打更人 我喜欢你的信息素 斗破苍穹 寂寞少妇的诱惑 万族之劫 诡秘之主 洗铅华 神医弃女 你是我的荣耀 偷偷藏不住 完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