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方历史评论合集(共三册) >> 东方历史评论合集(共三册)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遮天 好生开车 说岳全传 大奉打更人 遮天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过野 寂寞少妇的诱惑 吞噬星空 我的女友 
东方历史评论合集(共三册) 许知远 -  东方历史评论合集(共三册)全文阅读 -  东方历史评论合集(共三册)txt下载 -  东方历史评论合集(共三册)最新章节

甲午战争时期清朝的战时财政(1/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 ◎ ◎ ◎ ◎ ◎ ◎ ◎ ◎ ◎

甲午战争时期清朝的战时财政

撰文:李文杰

甲午一战,关系中国命运者极大,历史学家对于此战役期间,中国的内政动态和外交关系,以及战争本身,研究早已深入肌理。某种程度上,战争堪称复杂的“技术活”,筹备,动员,组织,控制,都影响到一场战争的走向。近代战争不仅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交战各方国力及动员能力的较量。战争花销巨大,如何为战争筹款,当为主政当局最关心也最头痛的事情之一。作为战胜国的日本,其政府跳出平常的财政运作模式,超常规地动员财政金融机器为战争筹资,利用短期借贷、增加纸币供应、发行国债等近代金融手段,促使财界和民众在经济上全力支持战争。

在历时年余的这场战争中,清朝当局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战时财政政策?战时军费如何筹措?其效用如何?《东方历史评论》就此请华东师大李文杰副教授还原甲午战争前后清政府的财政体系,以及他们的努力和失败。

东方历史评论:从宏观的角度看,1840年以来,除了发行外债,国家还发展出哪些募资的手段?其效果如何?和中国的政经系统有何关系?如果可以的话,您能否为我们谈一谈中国与日本或其他西方国家在同一时期发行债券和募资能力方面的区别?

李文杰:最主要的新的财源有两项,一是厘金,二是通商口岸的关税收入。其中,厘金的创设和镇压太平天国战争有关。不夸张地说,战争是一项烧钱的事。本来,清朝传统的财政制度能够让收支平衡,一般还有盈余,但是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战争迅速掏空了清朝的国库,加之太平军陆续占领南方尤其是江南一些富庶区域,清朝财政雪上加霜。咸丰皇帝甚至熔铸宫中金钟铜器充作军费。当时在扬州帮办军务的雷以诚接受幕僚钱江的建议,向往来商人“捐厘助饷”。随后,江苏等地府州县广泛推行,向日用商品抽百分之一的捐税。这种办法迅速被全国推广,在战争结束后也没有撤销,成为清政府新的收入来源。

第二个是关税。这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战争中,负责江海关税收的上海道逃离,英法美三国领事自行选择委员来监督收税,将税款缴给清政府。这事本来挺损害中国主权,但是清政府同时又发现,洋人监督收税的形式反而比原来地方官收到的关税要多,数目更加可信,于是后来就委托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负责各通商口岸海关的估税、征税。不久以后,英国人赫德接手这一职位,他采用西式会计制度、估税方式和管理体制,建立起总税务司——通商各口税务司的完整体系,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海关腐败局面,使得海关税收成为清政府收入的大宗。甲午战争前九年,也就是从1885年到1893年,洋税收入每年平均约占清朝总收入的两成,厘金稍低一点,两者相加,大约占清政府岁入的四成。

除了上面两种主要形式之外,清政府当时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还有捐纳、捐输、盐斤加价、整顿和增加内外鸦片税厘等,但通过这些方式增加的收入在岁入中的比重比较低,远不如洋税和厘金的分量。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岁入中的大项,比如说地丁、盐课、漕粮等,虽然数额很大,但是多半都有固定的开销用途,称为“常例”,比如说京城和各省官员俸廉、兵勇饷项、皇家陵寝供应、河工修缮等。在一般安定无事的年份,大体上都能收支平衡,保有一些盈余,但这些盈余遇到战争和大的自然灾害,就显得捉襟见肘、钱不够用了。所以,传统财政收入尽管绝对数量很大,但是财政体制是缺乏弹性的。在有了厘金和稳定的洋关税收之后,实际上清政府多了一些能够相对自由去支配的钱。

相对清朝传统的财政体系而言,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财政制度已经开始现代化,他们建立中央银行和金融体系,在后来甲午战争中,主要通过发行内债来筹钱。

东方历史评论:清廷在战争中花费多少?日本又如何?

李文杰:关于战争花销的具体数据,我还没有看到准确的统计,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军事财政的巨大变动。长达十多年的太平天国战争,使清朝严格的战后报销制度遭到破坏。军费用度从原来户部统一调拨库帑银和他省协饷,变成很大程度上靠地方自筹,遇到对外战争的时候也是这样,全国有点各自为战的意思。比如甲午战争期间,北上与日军作战的刘坤一部湘军,必须从江南地区、也就是刘坤一两江总督的本任地方来筹饷。而沿海沿江地带为了防备日军的进攻,也都要自筹经费和粮草。像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他为了购买战舰和筹措军费,四处通过自己的门生、下属找关系,向外国银行借款;江苏常镇通海道吕海寰在他的自叙中写到,为了前线战事和镇江防务,他也是四处筹粮筹银。这些都很难精确地计算到战争花费之中。

我们能够知道的是,战争开始之后3个月,李鸿章奏报说,北洋截至年底,所需基本的战争费用为540万两,户部、海军衙门想办法奏拨的款项、海防捐输钱款等,这些所有给北洋的钱加到一起,只有420万两。因为战争在进行中,巨额的开销不能停,所以户部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向国内商人、富户借款,也就是“息借商款”。当然,这种在战争中向商人借钱的方式之前也曾经用过。跟以往不同的是,户部这次计划是“借”,不但还本,也付给利息,同时,还仿照外债的模式,印发了债券,上面附有定期付息的小票。这是一种新的财政方式,从形式上仿照近代公债的模式,最后,户部上报的筹款数约为银1200万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 轮回乐园 吞噬星空 全职法师 大奉打更人 我喜欢你的信息素 斗破苍穹 寂寞少妇的诱惑 万族之劫 诡秘之主 洗铅华 神医弃女 你是我的荣耀 偷偷藏不住 完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