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遮天 大奉打更人 遮天 轮回乐园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鸿蒙天帝 斗破苍穹 陪读妈妈 好生开车 完美世界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王宇 -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全文阅读 -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txt下载 -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最新章节

第六篇 与抑郁有关的具体问题(1/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1.伪抑郁患者

有些来访者并不是真正的抑郁症患者,而仅仅是一种对抑郁的恐惧。因为在过去的经历中或在媒体中他了解了抑郁的可怕之处,有时甚至把抑郁和精神病相等同,接着就陷入到了对抑郁或精神病的担忧之中,害怕一旦陷入其中整个人生就给毁了,之后就变得惶惶不可终日。更有甚者还会不断地诊断、治疗,即使他已经得到了“无病”的保证,但依然无法安心,依然要努力与抑郁绝缘,继续寻找新的保证。

一位男性患者,在去乡下探亲的时候,出现了头晕失眠的情况。因为他信天主教,所以一开始以为是魔鬼附身,但姐姐说他是被魔鬼攻击而不是附身,之后这种担忧减轻。碰巧乡下有一个精神病人,整日疯疯癫癫,他就打电话给这个人的母亲,问她儿子得的是什么病,那位母亲说是抑郁症。离开乡下回到家,他看到广告中提到“治疗失眠、抑郁症”,因为他有失眠的问题,之后就把失眠与抑郁等同起来,开始担心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正好他认识一位学中医的朋友,因为“病急乱投医”,所以就问这个中医自己是属于什么问题,中医朋友随口说了一句:“你就是抑郁症。”从那时开始他就把自己当成是抑郁症患者。恰逢单位里一个女孩的弟弟也得了抑郁症,所以他就问这位同事抑郁症是否很可怕,严重时会变成什么样子。结果这位女同事说:“抑郁症严重了就是精神病。”从此,他就陷入到自己患有抑郁和精神病的担忧当中。他一会儿认为自己是抑郁症患者,一会儿认为自己是精神病患者。之后他对生活和工作再也没有半点热情,整个人陷入了对患病的焦虑当中。有时他也会告诉自己“我不是病人”,但没有用,最后,他干脆就把自己当成了病人。虽然,后来经过正规诊断确定他并不是抑郁症或精神病患者,但他却依然整日沉溺于这种担忧之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有关于抑郁的新闻及治疗等信息。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获得这样的信息也越来越方便。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增进我们的心理健康意识有好处,但却也成为一些人噩梦的开始。一方面,因为缺乏对抑郁症诊断知识的了解,很容易会因为情绪和睡眠的变化而把自己判定为抑郁症患者;另一方面,这些信息也很容易成为击破一些人心中安全感防线的利器。就像上文谈到的患者一样,只是因为失眠,接着就把自己和抑郁及精神病联系到了一起。进而把自己当成了“病人”,结果陷入了这种“我是病人”与“我不是病人”的挣扎当中,陷入了自己是否有病的强迫性思维当中。只有得到他人的保证才能让他感到一丝安全,才能暂时让他感觉好过一些。

所以,这类人并不是抑郁患者,而是无法接受自己可能与抑郁搭上边的现实,无法面对自己也会疯掉的可能。这种情况其实反映的是无法接受现实,无法接受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不安全的世界当中的事实。拼命地寻求无病的保证就是逃避—逃避这样一个“危险”的世界。但现实总是无法逃避的。从对抑郁的恐惧当中走出来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每个人都有患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的可能,但没有必要因为这种可能就葬送了自己的生活。所以要投入到当下的生活,而不是焦虑或辩论自己是不是抑郁,因为真正的抑郁无需辩论,而一直在辩论则属于强迫及焦虑的范畴。

其实,对抑郁或精神病的恐惧正反映出一个想控制一切的愿望,也反映出了一个人已经“完美”到不允许一点“污秽”的东西和自己沾边。所以,并不是他很容易患病或已经得病,而是他不能面对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情,不能接受自己同常人一样也有会死掉或疯掉的可能性。因此,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追求”,而非一味地寻求无病的保证。

2.亲人可以做点什么

“我的亲人(或朋友)患有抑郁症,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是陪同患者治疗的家人及朋友常问的一句话。一个人会陷入到理想化自我的幻想之中,和他童年的经历及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现实难于面对,所以他才沉溺于理想化自我之中以逃避残酷的现实。家人应该怎么做?如果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放弃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如果是无意中把孩子当成炫耀或完成自己未完成心愿的工具,那么请让他成为他自己,去追求他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过去太过用苛责来体现你对他的爱,那么请放弃这种苛责,无条件地去爱他。如果过于溺爱,以他为中心,那么让他去承担他本该承担的,去面对他本该面对的……

当然,过去的一切都无法改变,现在所做的仅仅是弥补。不要指望自己改变了,对方就一定要改变,这不是交换的条件,而是作为家长的本分。要有耐心,但不纵容。在治疗中会发现一些家长,因为过去没有学会如何爱孩子,当孩子陷入抑郁之后就拼命地弥补,结果让他的依赖性变得更强,更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最后,成为了一个离开父母就不能活的“寄生虫”。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 轮回乐园 吞噬星空 全职法师 大奉打更人 我喜欢你的信息素 斗破苍穹 寂寞少妇的诱惑 万族之劫 诡秘之主 洗铅华 神医弃女 你是我的荣耀 偷偷藏不住 完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