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鸿蒙天帝 嫡嫁千金 媚者无疆 茕茕 过野 绝世神皇 遮天 九鼎记 旺夫命 遮天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熊召政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全文阅读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txt下载 -  文人的贵族精神(熊召政生活随笔集)最新章节

史实精神与当代意识(2/4)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

张居正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就是属于史鉴的内容。张居正说,我不打算用他。张居正认为,清廉、清正是好官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全部。张居正的观点是,好官必须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朝廷放心。他说海瑞在执掌一方大权的时候,地方财税急剧降低,他是真正的理想型的劫富济贫,而不是从生产力上发展。这样一来,在他管理南直隶的时候,富人都纷纷把户口转到隔壁的松江,为什么呢?怕他。他太理想主义。张居正说我现在如果重用他,势必要让他当封疆大吏,这样一方百姓的幸福指数恐怕就会降低,而国家的财税恐怕就会流失。如果安排他一个闲职,别人又会骂我张居正不重用清官,如此之下,我倒是觉得干脆让他在家待着保住他的清名。

我在我的小说里面对这样一件事情做出了我自己的评判与分析,没有附和吴晗先生的观点。我的观念来自我对这段历史的研究。看了不少与海瑞、张居正同时的一些名人的笔记文章,最有力的一个证据来自李贽。他是晚明的思想家,跟海瑞、张居正是同代人。李贽对这两个人的评价是:张居正是千古宰相,国家栋梁;海瑞是万年青草。青草是非常好看的,也是非常圣洁的,但绝对当不了栋梁。李贽作为一个狂人,当时就有这种评价,可以说是很有见地的。应该说,《海瑞罢官》这部戏剧影响很大,我并不是有意和吴晗先生唱反调,而是凭借自己独立的评判和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是史鉴。

第三个史胆,一个作家对某一个人物做出自己的判断,不从流俗,不阿附权贵,这就是史胆。当时我在写《张居正》的时候,觉得我提炼了一个观点,就是循吏和清流。清流就是坐而论道,你让他具体去干任何一件事,他办不成,但说起来头头是道。循吏是什么人呢?就是小平同志说的,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他可能在有些问题上,首先不做道德上的判断,而是想着该怎么做成。我知道按照当今的一些标准,这一个观点,它可能同一些流行的哲学家、文化人的观念有冲突。但是从历史上看,清流误国的事不少,北宋的王安石改革之所以失败,就因为他过于清流,缺乏政治家的变通。

我们不要守在某一个观念里面,佛家的说法叫“勿执”。比如说我要保持我的崇高,一个人一味地崇高,做好人可以,做政治家不行,做企业家也不行,做文学家也不行。做好人,一辈子做好人,绝对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那么我在写清流与循吏的时候,最大的冲突发生在万历五年(1577),就是夺情事件。按明朝规定,父母双亲去世,官员一律都要免职,回家守孝三年。如果不回家,皇帝留他继续做官,这就叫夺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万历皇帝不让他回家守孝,要留他在朝廷里面继续从政,执掌朝纲。此时的万历新政初见成效,张居正若离开,必然会人亡政息,所以权衡之下,张居正也愿意留下。试想一下,改革正在攻坚阶段,怎能撂挑子回家去蹲茅棚三年?万历皇帝不敢冒这个风险,张居正自己也不肯冒这个风险。

但是,当时朝廷中的清流官员对张居正的夺情不给予支持,而是借此大加挞伐,指责张居正贪恋禄位,不肯守孝。一时间,朝廷内外豪强外戚与清流官员结为联盟,形成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在这种局势下,张居正断然使出霹雳手段,把反对他的清流,全部施以重刑或流放。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牵扯到人的时候,某一个人可能就是悲剧。但是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悲剧,而阻碍我们整个改革的事业。万历五年(1577)到万历八年(1580)这三年,张居正如果回去守孝,改革肯定就失败了。恰恰就是在这三年,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万历时期的吏治与财政的基础。

我自己是个知识分子,也是清流,我并没有把我个人的爱好、个人的感情带到历史小说中。我通过冷静的分析,认为清流的坐而论道是没有办法推进改革的。所以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历史小说家首先应该是历史学者。

再说历史小说题材的选择。《张居正》获奖的时候,有记者问我,你为什么要选择张居正?刚才王鲁湘先生也这样问我。我说我永远要选取历史上积极的健康的一面,来重塑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任何一个作家都有他自己信奉的历史观,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有它辉煌的一面、阴暗的一面、健康的一面、晦涩的一面。一个负责任的作家,绝不会恶意地把我们民族过去的那些脓疮挑出来给读者看,而是会选择我们这个民族当中一些闪亮的记忆展示给读者。我们可以写黑暗,但展览脓疮无疑是病态的表现。这是一个作家对自己民族的感情问题、立场问题。这是我写历史小说的第一个基本点。

第二个就是不能戏说历史,更不能将历史人物脸谱化、漫画化。由此我想到前几年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帝王将相泛滥,可多半是漫画化的、脸谱化的。我认为产生这个的原因,第一是这个作家的创作心态,还不是很成熟。第二是这个作家对他所写的这段历史缺乏敬畏感。历史小说家首先要对历史有敬畏,你不要说人都死了,已经过去几百年了,你就可以为所欲为。我是到四十五岁以后才知道手中笔的轻重和分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你可能会喜欢 遮天 轮回乐园 吞噬星空 全职法师 大奉打更人 我喜欢你的信息素 斗破苍穹 寂寞少妇的诱惑 万族之劫 诡秘之主 洗铅华 神医弃女 你是我的荣耀 偷偷藏不住 完美世界